师生协同社区 共建思政教育载体——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教工党支部基层党建实践探索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党的组织工作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均表明,基层党建在我党组织工作和全部工作中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支部建设和基层党建再次被赋予组织工作先锋军的角色。
1. 行走乡村的党史教育与乡村实践
1.1行走乡村的党课
自2019年开始,上海美术学院党委就带领各系部教师,通过参与设计实践项目、组织本科教学及研究生工作营、承办高等级学术交流会议等形式,与中共三门县委开展了诸多文明共建活动,包括第八届费孝通学术论坛、横渡之春文化艺术节、“为爱上色”支教活动、学生课程实践等多方位的实践与探索,不仅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好评,也树立了社会美育的三门品牌,引发广泛关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党史”学习,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年6月24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20多名党员师生在党委书记陈静的带领下,赴浙江省三门县参与中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委员会与中共三门县委党建与美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认真聆听了行走乡村的党课及校地合作经验分享等系列活动。
6月24日上午,中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委员会-中共三门县委党建与美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由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地方重塑工作室主持设计的横渡美术馆举行,三门县委副书记、县政法委书记王欣东,三门县委常委陈荣世,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建筑系主任刘勇,以及三门县及其横渡镇各职能部门、上海美术学院的相关代表出席了仪式。三门县委副书记、县政法委书记王欣东,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王欣东书记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实践基地建设是三门县“党建 品牌”的一次创新,也是校地双方在今年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陈静书记也在致辞中指出:美院已经在横渡参与开展了第八届费孝通学术论坛、横渡之春文化艺术节、为爱上色支教、学生写生实践等多方位的实践与探索,在社会上反响强烈,树立了社会美育的三门品牌,这次党建与美育实践院地合作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视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时讲话的一次生动实践,是对美术、艺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规划建设中重要地位的一次深层次探索,下一步还将依托美院学科资源优势,继续拓展艺术支教、非遗文化、文化品牌、规划咨询等方面的合作,鼓励师生将作品描绘在祖国大地上,助力高质量乡村治理与社会美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揭牌仪式后,陈静书记向横渡美术馆赠送了美院编撰的经典图书,随后上海美术学院师生与三门县地方近百人聆听了“行走乡村的党课”。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章莉莉教授作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的讲座,就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文化的讲话指示作了系统性梳理与讲解,并对上海美术学院近年来在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工作作了精彩讲解。三门县委党校陈颖男老师带来了题为《三门红色历史追溯》的讲座,就三门的红色历史作了溯源,着重讲解了亭旁起义的发端、发展与历史性影响。随后,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建筑系主任刘勇做了题为《协同引领创新——上海美术学院横渡乡村振兴实践简介》的报告,介绍了美院依托地方重塑工作室和城乡规划、建筑学、设计学、美术学、社会学、经济学、非遗保护等优势学科资源,参与横渡乡村振兴工作从最初的项目引入,到产学研一体化尝试,再到学科epc介入的三阶段发展历程,并对下一步的共建与合作方向做了展望。美院团委书记陈静结合正在开展的艺术支教活动,做了题为《自强不息、为爱上色——艺术支教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分享,介绍了美院学生在支教、公共艺术、墙绘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建筑系王冠英老师做了题为《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三门乡村艺术考察与写生初步教学成果》的报告,介绍了美院建筑系学生眼中的三门乡村和横渡写生实践的初步成果,为与会人员展示了师生参与乡村振兴的活力与风采。陈静书记带队赶赴有“浙江红旗第一飘”之称的亭旁镇。1928年5月26日,这里爆发了举世震惊的亭旁起义,建立了浙江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美院一行先后参观了浙江红旗第一飘纪念广场、亭旁起义旧址、浙江红色地名馆、亭旁红色街区等。
行走乡村党课为美院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党史学习教育的专题党课。三门是具有深厚红色基因的一方热土,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也在传承老上大红色基因的征程中不断前进,此次美院与三门的党建与美育院地合作,将为美院师生进一步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同时也表示将努力创作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向建党百年献礼。
1.2 乡村公共空间营造
建筑系师生参与设计完成的横渡美术馆,将横渡镇一处破败的乡村小学改造成了稻田美术馆,提供了村民日常文化活动与集会的空间。横渡美术馆建筑面积932平米占地803平米。建筑集合了展览、会议、休闲等功能,设计充分尊重场地,沿东侧、西侧、北侧三个方向皆可进入建筑,保证了建筑足够的开放性。而南侧及东侧的观景平台和露台,提供了极好的稻田景观视野。为了不破坏原有的乡村尺度与氛围,建筑采用钢结构框架形式以及乡土的石材、木材等材料,旨在用克制的设计语言创造当代的生活体验,为公众提供一处开放互动的公共空间,并希望通过建筑与环境的营造唤起人们对乡村公共生活场景的记忆与关注。这里已经成为三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八届费孝通学术思想论坛暨首届未来乡村论坛在三门县横渡美术馆举行。
1.3 乡村振兴育人计划
2022年,上海美术学院发起了以三门县为基地的联合毕业设计活动。联合毕业设计由上海大学、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联合主办,联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大城市学院、台州学院共同举办。活动具体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台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学科组、三门县农业农村局、健跳镇人民政府、沙柳街道办事处、亭旁镇人民政府联合承办。6月18日,“山海三门·未来乡村”2022长三角高校乡村振兴联合毕业设计闭幕式暨高校建筑规划教育论坛在线上举行。
长三角作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样板地区,对乡村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浙江省,作为“两山理论”和“未来乡村”理念的发源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要求。毕业设计以三门县平岗村、大周村、芹溪村三个村为基地,七校共90名学生和28名指导教师参与,包括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毕业设计成果中,63位建筑学专业学生完成了59份毕设作品,设计主题涵盖乡村综合服务、文化活动、养老、儿童交往、康养、村史展示、红色纪念地、民宿、乡村工坊与产业建筑等,类型多元丰富。26位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完成了20份毕设作品,设计主题涵盖山海空间、日常生活、产业发展、生态保育、设施改造、旅游系统、景观体系等内容,基本涵盖了村庄规划与村庄设计等内容。
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华,上海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曹为民,上海大学教务部常务副部长彭章友,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台州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均敏等在线上出席论坛。三门县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晨,三门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陈军杰,吴章明、胡文明、杨道沈、舒军、范剑、贾文平等三门县领导和专家,以及健跳镇、大柳街道、亭旁镇领导和工作人员在三门现场参加会议。
欧阳华校长通过线上视频方式,向三门县委、县政府及各界热心人士积极为参加联合毕业设计师生及上海大学提供的各类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相信对三门乡村振兴工作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未来乡村”由浙江最先提出、最先建设,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于去年在三门承接了浙江第一批未来乡村试点项目,上海大学服务三门要走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如今教学、科研、实践已经有了很好的开始,相信校地合作一定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有成效。也希望在座各位老师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服务三门,将更多的论文写在三门的大地上。李均敏在致辞时说,2022长三角高校乡村振兴联合毕业设计活动把三门村镇作为毕业教学实践落脚点,坚持面向未来、面向乡村振兴的国家重大战略,以设计描绘山海三门、未来乡村,把三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教学课题,推动教育模式由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是高等教育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一次生动实践。三门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晨在致辞时表示,五个月来,各位老师、同学情系三门、心系乡村,为我县平岗、大周、芹溪等村的未来发展献智献力、出谋划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流下了辛勤的汗水,也为三门打造“山海三门·鲜甜港城”拓宽了视野、打开了思路,提供了许多高水平的设计方案。期盼以此次教育论坛为媒,各位专家、学者可以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产生更多学术成果,并希望在座各大高校院所、各位专家学者能继续支持三门、助力三门,宣传三门、推荐三门,为三门发展添砖加瓦;在未来的道路上,各位同学都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陈静表示,此次联合毕业设计活动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三门校地合作的一个新起点,希望三门县委、县政府,七所高校,以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乡村建设高校联盟、清华大学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等能继续支持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建筑学、城乡规划一流专业建设。
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张尚武做了《城乡生活圈:未来乡村发展的关键与挑战》主旨报告,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生活圈构建的意义、目标、举措、策略等做了系统性的阐述。中国建筑学会乡土建筑分会副主任委员,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翟辉做了《乡村设计·关键词》主旨报告,就乡村振兴设计中的建筑本体元素和关键任务做了创新性的分析与阐述。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系教授孙秀林做了《连续与断裂: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变迁初探》主旨报告,对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转型特点、变迁路径、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等做了深刻剖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张弘做了《乡土营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毕业设计专题》主旨报告,就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和乡村建设高校联盟的发展历程、发展重点、发展展望、具体做法等做了详细的介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朱渊做了《日常间距的空间认知——东南大学乡村设计教学探索》主旨报告,就东南大学的乡村设计教学经验做了分享。之后,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教授林祖锐,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副教授魏羽力分别就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总体工作过程和毕设成果基本情况做了汇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副主任、副教授魏秦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乡村振兴研学产实践探索做了专门汇报。之后,毕设基地所在村镇的领导做了分享发言,健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邱永平,沙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叶小龙,亭旁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郭华申分别就三个村镇的乡村振兴工作及对毕业设计成果的基本情况做了评价,并提出建议,他们均表示毕业设计成果接地气、有创新,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彭章友在闭幕总结时认为,此次2022长三角高校乡村振兴联合毕业设计活动是有追求、有成效的一次尝试,是搭好台、往深走的一次改革,是增加信心、突出特色品牌的一次活动,希望七所学校共同努力,以联合毕业设计为契机,将联合毕业设计活动持续走下去,办出特色、打出品牌,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多校跨专业联合教学、联合探索、联合改革,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也为三门乃至广大城乡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建设添砖加瓦。
下一步,美院还将进一步依托学科资源优势,继续拓展艺术支教、非遗文化、文化品牌、规划咨询等方面的合作,鼓励师生将作品描绘在祖国大地上,助力高质量乡村治理与社会美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美美与共,各美其美。
2.南昌路红色历史街区的美育实践
2.1 共建实践基地
2021年7月19日下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钟律景感空间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三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2楼大会议室隆重举行。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副院长金江波教授、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岭山,党委副书记宋国栓,院长助理、建筑系系主任刘勇,行政管理中心主任牛晨光;瑞金二路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峰,党工委副书记程扬勇;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业总工程师、钟律景感空间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钟律,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张翼飞等领导亲临签约现场,共同见证了签约仪式。
围绕着建党一百周年和城市更新,任书记提出对于打造未来魅力瑞金的发展目标,重点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和城市空间优化微更新,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所以希望多方共同参与到多个课题的研究与实践,非常感谢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一直以来的鼎力支持。
上海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静老师为瑞金二路街道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及钟律景感空间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此次战略合作的努力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概况,从上海美术学院的历史沿革讲述美院深厚的学科底蕴,美院学科建设的丰硕成果,及其在课程设置、主题性创作、科研立项等方面的办学特色。陈书记还提出,对内以对接城市发展需求为服务实践的理念开展办学活动,对外不断开放打开国际交流合作新局面,最后提出上海美术学院未来发展的愿景、使命和目标是依托上海大学综合型大学的学科优势,建成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美术学院,成为中国美术教育的排头兵,构建国际都市的中国坐标,为上海造型,为中国塑人,为世界创美。
上海美术学院金江波副院长三个感言:一是要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二是要创作有温度的设计,打造有利于市民的温情空间;三是品牌效应,学术品牌为活动赋能,艺术效益为城市增质,美育实践服务于城市和区域发展。
通过此次三方战略合作签署,上海美术学院将继续践行党史教育的精神,将四史教育融入到学院育人的教学实践中。学史力行,党史学习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上海美术学院将充分发挥瑞金二路街道的红色资源优势,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提出的,将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为建党百年献礼!
2.2 重温建党初心 行走南昌路
2021年7月5日上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教工党支部一行,来到建党重要事件密集分布的黄浦区南昌路地区,在瑞金二路街道党群中心联合开展了“学党史、庆百年”主题党日活动,并一起行走南昌路,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初心始发地”。
建筑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及副系主任魏秦老师、支委及系主任刘勇老师,以及支部支委和青年教师党员参加了活动。首先,魏秦老师和瑞金二路街道科室主任瞿敏强老师分别介绍了美院建筑系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情况和瑞金二路街道红色资源概况,魏秦老师代表支部感谢了街道提供的学习资源和良好平台。随后开展了“初心始发地”党课学习活动,来自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讲述了建党百年来中华大地和上海经历的风雨历程和伟大变化,瑞金二路街道南昌路地区的一系列党史纪念地正见证了初心怎样由梦想变为现实。党课结束后,支部一行在党群中心仪式大厅在支部书记魏秦老师的领誓下,面对党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宣誓响彻大厅。仪式结束后,老师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开启了“初心之旅“。
在“初心之旅”中,支部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复兴公园马克思恩格斯雕像、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南昌路180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渔阳里广场等。参观了位于南昌路100号老渔阳里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重温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历程、《新青年》杂志在其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以及编辑部旧址作为“建党策源地”的重要角色。感受了老一辈革命者在建党早期的辛勤探索和努力奋斗历程。
“学党史,庆百年”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亲临历史事件发生现场,感悟建党的艰辛和百年来的初心坚守,更加坚定了永远更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建党百年之际,身为百年上大红色学府的传承者,理应为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赓续红色基因,追求卓越一流”。
2.2实践模式——多方共建共享
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景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钟律景感空间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签署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以持续性的时间节点实践、三年共享共建的模式,校企联动共同为南昌路红色街区更新出谋划策。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师生形成以老师指导 学生实际策划设计的参与模式,将激发高校创新主体活力,进一步提升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的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能力,将美术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上海社区规划建设中,满足居民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2.3社区针灸
经过前期调研问卷以及实地探访,在南昌路上选取了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矛盾点,需要针灸诊疗的关键“穴位”,力求通过社区微基建改造,实现社区经脉的疏通。
最终将针灸诊治的第一个穴位落在变电站上。变电站位于南昌路东段,属于设备用房,街道界面简陋,管线暴露,与南昌路历史建筑风貌不协调。变电站东侧是法式的科学会堂,西侧新建的科学会堂是“走读瑞金”的活动节点,场所感十足,空间聚集度高,变电站成为了亟待激活的消极空间。
正值百年建党的历史机遇,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关注南昌路的人文特色和文学印记上,再结合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实践团队确定了变电站立面改造的设计定位希望将市民避之不及的变电站转化为一个有温度、可阅读、愿驻足的活力触媒,在南昌路上,与人邂逅、与艺术偶遇、与文化重逢。
选取了创意的方案——偶遇,以曾在南昌路生活过的诗人徐志摩所作诗歌《偶遇》和南昌路附近以法式玫瑰花园为特色的玫瑰花元素,作为变电站改造设计的灵感来源,提出以“信步偶遇,玫瑰花开”为设计理念,意在通过对沿街立面变电站的艺术改造介入,希望熙熙攘攘的人们在这里停下脚步,在南昌路上偶然相逢、用心倾听,与诗人的梦想、生活的美好不期而遇。
2.4社区赋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社区治理体系提供了全新的分析视角和新思路,对于从整体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改造前和改造后的现场比较,变电站由临街立面破旧混乱的状态,通过艺术介入的方式焕然一新。原本让市民避之不及的变电站已经成为了市民愿意休憩、驻足、街拍的街道公共空间。
2.5思政教学
2021年9月7日,带领研究生开展建筑系研究生课程:建筑专题设计1—创意与设计,向同学们介绍了“偶遇”变电站改造设计的实践过程,讲解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理念在我们的设计实践中如何运用,引起了学生们的广泛讨论,并将“人民城市”理念继续践行到自己的设计学习中去。
魏秦老师选定南昌路为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课程的实地考察基地,希望通过课程学习,带领学生感悟红色历史文脉,传承红色基因,同时认识上海近代法租界内新式里弄、石库门等建筑特色。
紧密对接黄浦区三年美丽街区更新计划,继续通过高校、企业、社区三方联动的方式,探索空间针灸、场地激活、艺术介入、社区融入,延续百年南昌路的文化底 蕴,引发新的时尚活力。
在更新实践中,首先是整合社区资源,在了解社区各处空间特征和文化资源之后,由政府领导统筹引导推动社区更新工作,引入专业设计人员,鼓励全民积极参与社区更新,明确改造优化的目标是激活社区空间的活力,准确把握设计定位,合理策划业态,通过对重要节点进行针灸式场地激活,将公共艺术作为主导的空间介入,在每一步的实践过程中,都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为基本原则,将对社区生活的理解融入实践过程,在文化引领的大原则下,借助多方力量,在各处不同实践中形成形成可持续的艺术生态生长链和连续发展的南昌路社区微更新实践路径。
3. 结语
上海美术学院建筑系已经初步建立了“教师-学生-社会”协同共建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框架,并在开展各类活动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于制度化建设和长效机制的建设。计划进一步规范制度流程,丰富共建内容。一是在主题教育的引领下统筹各类共建工作,形成框架体系,积极融入到美院、上大和上海市的发展大局中,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夯实“教师-学生-社会”互动机制。二是师生协同联动共建创新服务载体,师生共同参与完成创新型和服务社会型科研活动。